五盘体育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足球赛事

文章内容

现代田径训练方法_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

tamoadmin 2024-07-23
1.关于田径教学方案,主要是110米跨栏的教学方案。2.如何在一月内快速提高100米速度3.我热爱田径 怎么训练最有效果4.能体现体育精神书籍 列出书名最好有简

1.关于田径教学方案,主要是110米跨栏的教学方案。

2.如何在一月内快速提高100米速度

3.我热爱田径 怎么训练最有效果

4.能体现体育精神书籍 列出书名最好有简介

现代田径训练方法_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

体素质训练

2.3.1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跑、跳、投等运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好,必然地对身体控制能力强、关节的稳定性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较晚,可以大量减少损伤的发生,因此它在预防运动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

短跑、跳远及跨栏运动中易发生股后肌群拉伤,这主要是由于股后群肌肉力量本身就很弱而在训练中常常又得不到到重视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大股后群肌肉的力量训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股后群肌肉损伤。在其它运动项目中,也应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用站桩的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力量,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了加强背肌训练,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

2.3.2平衡能力训练

机体的平衡主要是由前庭分析器来控制,如机体的位移、起伏、旋转、加速及空间位置等。而肢体的平衡则主要由本体感受器来控制,如完成动作过程中肢体的位置的控制;跑步时虽然路不平整,但也不会摔倒,也会扭伤踝关节,这正是由于本体感受器的精确控制。但是在受伤特别是关节或肌健受伤后,由于一些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如组织的撕裂、破坏本体感受器装置及其功能也会被坏,从而失去了对肢体位置的精确控制,极易造成再次损伤,而这一环节易忽视,在症状消失后,在感受器控制能力未恢复之前训练,造成再次损伤和习惯性损伤,这样一来,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平衡能力的训练,一旦出现损伤,除了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一定还要进行平衡能力恢复的训练。

2.3.3耐力素质训练

田径运动损伤中慢性损伤和劳损最为多见,尤其是中长距离项目更要注意。有的损伤虽然不至于让运动员停止训练,但正由于大多数运动员都在此种情况下坚持训练,所以在长期训练积累后会出现难以痊愈的慢性损伤和劳损。中长跑时因膝关节长时间反复曲伸,髂胫束因此而来回地前后滑动,与股骨外髁之间反复磨擦,易导致膝外侧疼痛征候群等,还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甚至骨折;马拉松运动员常发生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胫前肌腱鞘炎及足趾挤压伤。现代研究表明,系统地关节和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对减少这些损伤非常有效。在耐力训练的结束期还会出现的肌肉酸痛、僵硬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疲劳提高了肌肉感受系统(肌梭)兴奋性,从而使被劳损的肌群处于较长时间酸痛或僵硬状态,这种僵硬如不能及时的消除,就可逐渐积累发展成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因此,在每次耐力训练的结束期应做一些调整活动以放松肌肉,如:提踵、转体走、放松摆臂、踢腿等使心跳、呼吸趋于平静,使血液向全身分散,这对预防慢性运动损伤大有裨益。

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心率可低至40次/分 ,心血管耐力强的人运动员,比体弱者能持续运动更长的时间,加强心血管耐力训练,可使机体长期工作的耐受力增强并延缓疲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

2.3.4灵敏和协调性训练

灵敏、协调素质都是较复杂的运动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运动动力定型的完善和神经过程灵活性是完成运动技能,动作协调稳定而且高度自动化,在活动中表现为灵活而省力。在环境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创造出新的动作来适应新的条件。这就要求神经中枢的机能活动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高度发展,迅速对情况作出判断,当机立断地完成新的动作。在田径运动中,上肢和下肢的不协调、主动肌和被动肌的不协调、呼吸和用力不协调及人体和器械不协调等都是造成肌肉拉伤的重要原因。灵敏和协调性的改善可提高应激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例如,在跳远、跳高、撑杆跳等项目落地过程中,虽出现不正常的落地姿势,但如果灵敏协调性较好,可以很快地从不正确的姿势中调整过来,尽量以安全的姿势落地。

2.3.5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柔韧性包括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跨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皮肤的伸展性。关节活动幅度小,肌肉伸展性差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柔韧性练习,可以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柔韧素质训练一定要动静结合,如果静力练习时间过长,被拉长的韧带、肌肉恢复时间又不足,不仅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关节松脱或肌肉松弛,因此,在柔韧练习中必须要辅以摆腿、踢腿等动力性练习。此外,在平时训练中柔韧和力量一定要结合进行,尤其是在力量训练之后更应用专门的牵拉练习来帮助肌肉疲劳的恢复。

3.结论和建议

3.1良好的体能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各种运动技巧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运动所导致的伤害及意外的发生。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明确地认识到“防”重于“治”。

3.2体能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训练对预防田径运动损伤作用巨大。加强力量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关键;平衡能力不仅可减少损伤,还可在出现损伤后,降低再次受伤的机率;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延缓疲劳以减少运动损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灵敏、协调素质的改善可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柔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于田径教学方案,主要是110米跨栏的教学方案。

力量、柔韧、小肌肉群力量好多,至于怎么练请看在国内外大型的田径运动比赛中,必定设有短跑项目100米、200米、400米等,特别是100米比赛,它的含金量最大,影响力最大,是最扣人心弦的一项比赛。本人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学校摸爬滚打,并且负责训练的正是短跑项目。因此,对于如何进行短跑的训练,自己感受良深,谨以此文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弯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由此可见,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我在平时的训练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爆发力练习

爆发力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确定,即速度与力量。因此,可用以下练习方法:1、跳深;、2、纵跳;3、负重纵跳;4、负重蹲跳起;5、负重深蹲;6、负重弓箭步交换跳。

二、柔韧的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训练中通常用以下方法:1、体前屈练习;2、把杆拉腿;3、纵、横臂叉;4、肋木体前后快速屈伸;5、踢腿(正、侧面以及外摆内合四个方面),盘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练习。

三、动作速度的训练

这个环节是短跑训练的关键,我通常用的方法是练习法、重复法、比赛法和游戏法。其中比赛法是进行速度训练经常使用的方法,由于速度练习时间短,经常使用比赛法,能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出最大速度。和比赛法作用一样,可以激发运动员高涨的情绪,同时,由于游戏过程中能引起各种动作变化,还可以防止因经常安排表现最大速度的练习而引起的“速度障碍”的形式。

一直以来,我们把小步跑、高抬腿跑、后折叠跑、后蹬跑、跨步跳,作为比较传统的短跑的专门性技术练习,认为在短跑技术练习过程中,正确的掌握上述的几种练习是必要的。但随着短跑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正确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应有所继承与发展。

现代短跑技术更重视技术的规范化,表现的动作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学和解剖学的原理,更加重视短跑的摆动技术和下肢的伸髋扒地动作,动作高频率大步幅自然平稳,重心上下起伏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有明显的节奏感。单步技术中,表现为缩短支撑时间和腾起的角度减小。综上所述,作为短跑的专门性技术动作练习,就要有促进此种技术的形成或发展的作用。

小步跑练习,主要是强调膝关节相对放松情况下的伸膝扒地技术。这是符合短跑技术原理的。这是需要指出的是,伸膝扒地的发力点应在髋关节上,而不是膝关节上,也就是说扒地的用力意识集中指向于髋关节。有些教练指出的小步跑幅度太小,找不到在短跑技术中的动作表象问题,本人认为应对这个技术加以正确的认识,小步跑这个动作,在加大抬腿、送髋的技术环节下,就是一个幅度较大的高抬腿跑技术。初学者先通过小步跑练习来培养髋发力、脚扒地的动作意识,然后再过渡到高抬腿跑。在高抬腿跑练习中,在高重心的前提下做到重心的平稳和摆动腿的积极前摆与脚扒地。随着向前速度的增加过渡到快速跑。

大小腿的后折叠前摆技术被认为是短跑技术中的难点之一。大小腿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小摆动阻力,从而加快摆动速度,增大后蹬的力量。在途中跑中,大小腿的后折叠动作是一个随势动作,支撑腿随着蹬地后的惯性,使膝关节折叠屈曲。膝关节的屈曲是被动动作,是与大腿后群肌和小腿肌的积极收缩相关连的,并且与相关肌肉的柔韧性和膝关节、髋关节的灵活性有密切关系。后折叠跑是有意识的强调后折叠技术的一种练习。初学者折叠前摆的幅度可小些,随着折叠技术的提高,逐渐加大前摆的幅度,与高抬腿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短跑的训练中,要自始至终地加强后折叠意识的培养,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讲尤其重要。

争议最多的是后蹬跑和跨步跳两个练习。后蹬跑技术主要发展后蹬技术与后蹬能力。现代的短跑技术已从有意识的后蹬转变成有意识的伸髋扒地,但并不说明可以疏忽后蹬技术。对目前国内外的优秀短跑运动员进行比较,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后蹬角度普遍小于国内选手。造成这一技术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⒈摆动腿摆动的向前性不够,以摆促蹬的能力不强;⒉全身的协调用力能力较差;⒊形态之间的差异。前两个因素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有所改变。传统的后澄跑练习注重髋、膝、踝关节的充分蹬伸。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关节的力量和支撑能力,但在整个跑的结构中却阻碍了腿的摆动意识和伸髋扒地技术,可谓弊大于利。跨步跳练习一直以来是作为下肢的快速力量练习来看待的。但从跨步跳的技术结构来研究,发现跨步跳所要求的摆动腿以膝领先积极前摆和腿的积极伸髋扒地技术正是现代短跑所提倡的,而且较之跑的动作更为积极。著名力学专家艾立尔博士研究发现,在跳远腾空起跳中,起跳腿所获得的蹬地力量有63%—65%来自于摆动肢体,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其次,积极的伸髋扒地能加快步频和缩短支撑时间,已被研究证明。综上所述,跨步跳对提高短跑技术有着积极的作用。

短跑除了技术性很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很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养成运用良好技术的习惯,不可操之过急,任意破坏节奏。只要这样才能为短跑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一月内快速提高100米速度

首先100米栏是女子的,男子是110米

跨栏跑是一项速度快,对运动员的技术性要求很强的短跑运动,其实质是跑栏。跨栏跑的最大特点是在高速跑进当中越过一定数量的障碍,因此,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但由於技术、场地、训练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学校中得不到重视,开展不够普及,甚至在运动会中取消了该项比赛,从而导致跨栏跑的运动水平提高缓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尽快提高跨栏跑的水平,探索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在训练方法上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仅供同仁参考:

(一)速度训练

应该说在短距离跑项目中(包括跨栏),速度是占首要位置的。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坚持从实际出发,高强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原则。在速度训练上,我主要取以下两种方法。

1、用常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平跑速度

在全年训练中贯穿短跑训练,尽最大可能地提高每一个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平跑速度训练过程中,注重突出「高重心、快频率」的跨栏跑速度的技术特点。练习方法有:(1)短距离跑30米—60米;(2)坡度为30度—60度的下坡跑;(3)带有标志物的快速高抬腿跑;此外,我用「长短距离反覆跑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也就是:30米 20米 30米,替代了传统教法中用的30米 20米 50米。用了此训练法后,运动员不仅较好地克服越往后跑距离越长对运动员心理造成的压力,而且避免了运动员在反覆跑训练中存在的前松后紧的现象,同时还能使他们在每次跑中都能按教练的要求达到最大强度,迅速提高了运动员无氧代谢的能力,从而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例如:学生李丰100米由12秒23提高到了11秒50,110米栏由16秒88提高到15秒9。

2、结合专项特点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

具有高跑速的短跑运动员并不一定能跑出好的跨栏成绩,实践证明,只有把已获得的平跑速度和跨栏技术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练习方法有(1)降低难度的跨栏跑。如缩短栏距等;(2)变换栏间节奏的跨栏跑。重点突出在3步节奏上,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距离感和节奏感。如5步3步3步5步;5步3步5步3步等。(3)变换栏高的跨栏跑,重点是变换第一栏和第二栏。如第一栏高0.762米,第二栏高0.84米;第一栏0.84米,第二栏高0.84米。第一种方案的作用是提高了起跑至第一栏的成功率,增强了运动员的信心,使全程跑顺利完成。第二种方案的作用是加强学生对「跑栏」技术特点的深入理解,可有效纠正运动员「跳栏 」的错误。(4)跨栏追逐跑。让运动员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其中一人用平跑,让距差以运动员在起跑后能同时抵达练习终点为标准。

(二)专项技术训练

跨栏跑技术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环节,针对运动员在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接受现代跨栏技术的理论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访问有关田径运动教学的网站。通过直观法,对跨栏技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加深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跨栏技术的核心是跨栏步,它决定了跨栏成绩的快慢。跨栏步是由摆动腿攻栏,起跨腿提拉过栏和下栏著地组成。通过反覆地观摩及分析,加强并提高了运动员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2)强调「摆动腿」。运动员在起跨腿踏上起跨点开始的一刹那,摆动腿就进入了攻栏摆动阶段。一直到摆动腿落地才完成了摆动腿的使命。摆动腿攻栏是否充分积极,落地是否快速都直接影响著跨栏步,故多做摆动腿的练习是提高跨栏技术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充分积极的摆动腿攻栏就没有快速的栏间跑。

(三)坚持每天练

跨栏运动是跨栏与跑结合的运动,而在跨栏跑技术中过栏技术和栏间节奏直接影响跨栏跑的成绩。而正确技术的形成是靠千百次的磨练才能达到的,所以坚持每天练习是为了加快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大量模仿练习使运动员在技术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不失连续性。缩短掌握技术时间,因此我们利用每天早锻炼的时间来进行跨栏技术的细节练习。如:栏侧起跨腿提拉转的过栏技术练习;摆动腿摆动攻击目标物的技术练习;以及用不同高度栏架的方法来使运动员掌握、巩固、提高跨栏技术。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运动技术的提高,水平的发挥有著非常大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和研究。在训练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著手来侧重运动员自控力的培养。一是「过**」即有意识地让运动员在每一次的跨栏跑过程前、后,先回忆从起跑至第一栏,第二栏直至冲到终点的动作过程(形象思维),阐述自己在技术上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导他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手段,这样,既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又比较容易 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二是引进竞争机制,让运动员经常体验竞赛中「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帮助运动员剖析 原因,克服心理障碍,对自己的实力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竞赛中才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出水平来。

我热爱田径 怎么训练最有效果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发展步频:最佳时期11——13岁。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训练手段:[1]高速 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联系,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

[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

[3]快速摆臂 摆腿练习,要求腿 臂动作协调进行。

发展步长: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 ,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方法: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速度,并且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也空间的节奏。

训练方法:(1)20—40米行进间快跑练习。(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

(1)行时间跑30—60米,3—4次X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组。

(3)让距离追赶跑60—100米,3—5次X3组。

(4)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组。

(5)顺风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组。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X2—3组。

(7)胶带牵引跑(30—60米,4—5次X2—3组。

(8)反复跑30—60米,4—5次X2—3组。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1)双手推滚球→接着起跑追赶滚动球的练习 (2)双手向前上抛出球→接着跑出追赶并接住球的练习

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

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 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跳起并触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

5?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

6?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

7?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

9?快速单足跑,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

10 直立姿势开始,逐渐各前倾斜接着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练习,距离40—50米

贵在坚持!!!

提高100米成绩1秒以上不成问题!

能体现体育精神书籍 列出书名最好有简介

1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各种体育活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跑、跳、投等运动均离不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好,必然地对身体控制能力强、关节的稳定性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较晚,可以大量减少损伤的发生,因此它在预防运动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

短跑、跳远及跨栏运动中易发生股后肌群拉伤,这主要是由于股后群肌肉力量本身就很弱而在训练中常常又得不到到重视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大股后群肌肉的力量训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股后群肌肉损伤。在其它运动项目中,也应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用站桩的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力量,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了加强背肌训练,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

2.3.2平衡能力训练

机体的平衡主要是由前庭分析器来控制,如机体的位移、起伏、旋转、加速及空间位置等。而肢体的平衡则主要由本体感受器来控制,如完成动作过程中肢体的位置的控制;跑步时虽然路不平整,但也不会摔倒,也会扭伤踝关节,这正是由于本体感受器的精确控制。但是在受伤特别是关节或肌健受伤后,由于一些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如组织的撕裂、破坏本体感受器装置及其功能也会被坏,从而失去了对肢体位置的精确控制,极易造成再次损伤,而这一环节易忽视,在症状消失后,在感受器控制能力未恢复之前训练,造成再次损伤和习惯性损伤,这样一来,对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平衡能力的训练,一旦出现损伤,除了进行功能性恢复训练,一定还要进行平衡能力恢复的训练。

2.3.3耐力素质训练

田径运动损伤中慢性损伤和劳损最为多见,尤其是中长距离项目更要注意。有的损伤虽然不至于让运动员停止训练,但正由于大多数运动员都在此种情况下坚持训练,所以在长期训练积累后会出现难以痊愈的慢性损伤和劳损。中长跑时因膝关节长时间反复曲伸,髂胫束因此而来回地前后滑动,与股骨外髁之间反复磨擦,易导致膝外侧疼痛征候群等,还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甚至骨折;马拉松运动员常发生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胫前肌腱鞘炎及足趾挤压伤。现代研究表明,系统地关节和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对减少这些损伤非常有效。在耐力训练的结束期还会出现的肌肉酸痛、僵硬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疲劳提高了肌肉感受系统(肌梭)兴奋性,从而使被劳损的肌群处于较长时间酸痛或僵硬状态,这种僵硬如不能及时的消除,就可逐渐积累发展成为慢性软组织损伤。因此,在每次耐力训练的结束期应做一些调整活动以放松肌肉,如:提踵、转体走、放松摆臂、踢腿等使心跳、呼吸趋于平静,使血液向全身分散,这对预防慢性运动损伤大有裨益。

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心率可低至40次/分 ,心血管耐力强的人运动员,比体弱者能持续运动更长的时间,加强心血管耐力训练,可使机体长期工作的耐受力增强并延缓疲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

2.3.4灵敏和协调性训练

灵敏、协调素质都是较复杂的运动素质,是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运动动力定型的完善和神经过程灵活性是完成运动技能,动作协调稳定而且高度自动化,在活动中表现为灵活而省力。在环境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创造出新的动作来适应新的条件。这就要求神经中枢的机能活动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高度发展,迅速对情况作出判断,当机立断地完成新的动作。在田径运动中,上肢和下肢的不协调、主动肌和被动肌的不协调、呼吸和用力不协调及人体和器械不协调等都是造成肌肉拉伤的重要原因。灵敏和协调性的改善可提高应激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例如,在跳远、跳高、撑杆跳等项目落地过程中,虽出现不正常的落地姿势,但如果灵敏协调性较好,可以很快地从不正确的姿势中调整过来,尽量以安全的姿势落地。

2.3.5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柔韧性包括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跨关节的肌肉、韧带、肌腱、皮肤的伸展性。关节活动幅度小,肌肉伸展性差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强柔韧性练习,可以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柔韧素质训练一定要动静结合,如果静力练习时间过长,被拉长的韧带、肌肉恢复时间又不足,不仅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关节松脱或肌肉松弛,因此,在柔韧练习中必须要辅以摆腿、踢腿等动力性练习。此外,在平时训练中柔韧和力量一定要结合进行,尤其是在力量训练之后更应用专门的牵拉练习来帮助肌肉疲劳的恢复。

3.结论和建议

3.1良好的体能是田径运动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各种运动技巧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运动所导致的伤害及意外的发生。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明确地认识到“防”重于“治”。

3.2体能训练特别是身体素质训练对预防田径运动损伤作用巨大。加强力量训练是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关键;平衡能力不仅可减少损伤,还可在出现损伤后,降低再次受伤的机率;耐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延缓疲劳以减少运动损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灵敏、协调素质的改善可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柔韧素质训练对于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及紧张和放松的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体育新视野

简介:从1990年至今,由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主办的全国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这20年的发展中,通过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科研委员会各位委员、咨询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会员学校和全国高校教师的积极支持,论文报告会已经由单一的田径科报会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园地,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体育学者。为了纪念科报会走过的20年发展历程,现从2010年近百所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报送的300余篇科研论文中,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成果,编辑成书,展示给广大读者,以推动高校体育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

回顾2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总有些事让人铭记:2003年,第13届科报会在青岛大学举办,巧遇百年不遇的“非典”,我们没有止步;2004年,第14届科报会在江西师范大学举办,面对旅游旺季住宿难的问题,我们没有轻言放弃;2005年,第15届科报会在长安大学举办,首次与中韩体育论坛联姻,特邀体育学术杂志主编参会,为广大教师发表学术成果指点迷津;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科报会分别在吉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阳医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举办,参与学校始终保持在100所以上,代表人数达到150人以上,参会代表积极踊跃,带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运动竞赛学

简介:《运动竞赛学》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运动竞赛学》在我国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运动竞赛学》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专业普修课程学生用书,是由西南区(云、贵、川、渝)体育教材教法研究会《运动竞赛学》教材编写组根据西南四省市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教学时数及考核要求精心编写而成的。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需求和云、贵、川、渝的地域性特征及其体育教育等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多年以来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运动竞赛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教学实践,在继承前人不同时期出版的教材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吸收了国内外运动竞赛学学科领域内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教材立足于培养新世纪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注重体现运动竞赛学科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坚持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地培养学生策划、组织与实施运动竞赛的实际工作能力。坚持改革与发展,突出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性、时代性,从教材体系、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竞赛方法等方面进行精选、改进和拓展,以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大学生体育

简介:

《大学生体育》根据体育课具有的实践和参与特点,在编写中充分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帮助读者建立锻炼身体的意识,教会读者锻炼身体的方法,实现身体向健康的转变。《大学生体育》有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内容包括体育与人生,体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评价和体育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实践篇内容包括体能类运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运动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项目,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和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为了提高读者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书后提供了三个附录。《大学生体育》为高等院校的体育课教材,也可作为体育项目的培训教材以及体育锻炼的自学参考书。《大学生体育》与教材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

简介:

“田径专项训练”是我国体育院校和系科广泛开设的重点课程,且课时比例相当之大。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专门的针对于体育院校使用的“田径训练”教材,田径训练的内容往往被设为一节而见诸于各类田径教科书的“专项”篇章之中,这种习惯性的安排,由于篇幅和格式的限定,其深度、广度和知识的前沿性等方面都大打折扣,因而,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鉴此,我们希望编著一本专门面向体育院校的“田径训练”教材,以解教学和训练的日常之需。这一设想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首肯,所以,这本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一还得到了中国田径协会、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认同和赞许,他们均派出了一流的专家教授和教练员参与到撰稿的行列之中;这一工作也得到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和教务处的鼎力支持,他们专门安排了资深的编辑和管理工作者来协助和负责全书的筹划与出版事宜。

定名为《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其“高级”主要体现为不再重复“一般训练学”和“田径基本理论”的内容,这将更加贴近于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和田径教练员继续教育学习的实际学习流程。另外,突出“实用性”和“前沿性”也是本书各位编著者的一致共识,具体表现为:在决定运动成绩的复杂结构中剔选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其目的是促进对项目特性的深入认识;运动员技术分析的对象基本定位在世界纪录保持者(或世界顶级优秀选手),这将有助于读者在学习观览现代田径技术高端表现的同时,领会其内在实质和潮流趋势;在庞大的训练体系中只介绍专项技术和主导型身体素质训练的重点与方法,从而有益于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清醒地开始并不断地完善其“教练生涯”。积极引用国际田联和田径发达国家的训l练理论和成果,由我国优秀训练团队的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直接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是本书的又一特点。